义造反数不胜数,大部分都是不堪欺压的百姓和底层士兵,没见过文臣直接起兵造反的。

大宋开国时立下崇文抑武的政策就是因为文人造反三年不成,就算有什么想法,大部分也都软弱胆小摇摆不定成不了大事,对朝廷的危害和武将相比几乎没有。

但是文人和藩王凑在一起那就不一定了,文人胆子小摇摆不定,想造反的藩王能拿主意啊。

襄阳王的领地那么好,荆襄九郡打哪儿都合适,他从王伦联想到襄阳王也很合理对吧?

所以前头几个皇帝怎么想的?荆湖两路那么好的地方竟然给藩王当封地,不怕人家直接圈地自治啊?

包拯:……

公孙策:……

不得不说,这小子的“下意识想到”想的还挺准。

苏景殊说完,看包大人和公孙先生都没什么反应,不知道这么解释算不算过关,于是反过来请教两位大佬是怎么想到襄阳王身上的。

他的“下意识想到”是因为上辈子的记忆,提前知道包青天世界观里的大反派是襄阳王所以一下子就想到了襄阳王身上,包大人和公孙先生一直待在京城,他们是怎么想到的?

包大人办案讲究证据确凿,难道开封府已经拿到襄阳王造反的证据了?

“此事官家已经知晓,真相如何等展护卫从荆州回来便知。”包拯没有细说,也没法展开细说。

没有进入官场的少年郎可以各种猜测,他不行,在拿到确凿的证据之前,即便所有的线索都指向襄阳王,即便已经有九成的把握认定襄阳王有异心,他也不能说襄阳王一定会造反。

白玉堂听到这里越发不放心,“听说襄阳王身边聚集了很多江湖人,展昭自己过去真的行吗?”

禁军的将士在江湖人起冲突时不能往前凑,不然就是拿命去冲。

双拳难敌四手,就算展昭的武功很厉害,对上一群江湖人也难免会吃亏。

“应该没事儿吧。”苏景殊小声说道,“现在只是猜测王伦勾结襄阳王,如果襄阳王已经起兵造反,这会儿过去很危险,现在襄阳王还没反,官家降旨让王伦回京受审,他总不能不听吧?”

“万一他们等的就是京城派人过去呢?”白五爷刚才听了那么多弯弯绕绕,现在膨胀的厉害,“包大人,

章节目录